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梁启超《新史学》的理论价值
一、《新史学》——中国史学走向变革的宣言
100年前,梁启超在《新民丛报》上发表了《新史学》一文。梁启超纵观中外社会历史的进程和现状,联系中外史学之差异,乃大声疾呼:“呜呼,史界革命不起,则吾国遂不可救。悠悠万事,惟此为大。《新史学》之著,吾岂好异哉,吾不得已也。”[1]此文依次阐述了六个问题:中国之旧史,史学之界说,历史与人种之关系,论正统,论书法,论纪年。文章主旨在于批判“旧史学”,倡导“新史学”,而其根本目的则在于“提倡民族主义,使我四万万同胞强立于此优胜劣败之世界”。
在中国史学史上,此文的发表,不啻一声巨雷,有振聋发聩之效。20世纪前三四十年的中国史学,多受到它的影响。
清人章学诚强调知人论世(《文史通义·文德》),认为欲论其人之文,必知其人之世。此可谓古今通理。梁启超作为一个改良主义者,在他那个时代,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历史:甲午中日战争、中日《马关条约》签订、戊戌变法失败、八国联军入侵,等等。在民族危难,国人扼腕之际,那些站在历史潮流前头、面对民族危机的人们,都在选择民族自强之途。梁启超的《新史学》,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面世的。
当然,民族的自强,要靠综合国力的提高,经济的发展、政治的清明、军事的保障、科学文化教育的进步等,都是必不可少的。但是,史学在唤起国民的民族意识、激发国民的民族精神方面,确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梁启超所谓“悠悠万事,惟此为大”,实是中肯而紧迫的呼声。百年之后的今天,我们来看待《新史学》的发表及其历史价值,似应特别关注于此。
从学理上看,《新史学》在中国史学史的发展上,无疑是中国史学走向变革的一份宣言。它所提出的问题很多,主要是以下三个问题:如何看待“中国之旧史”,倡言历史哲学的重要,强调发展史学对于民族自觉自强的必要性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情满雾云山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开放式艺术手法,以爱情的起伏为脉络,以艰苦创业为主线,围绕着华高灿毛妮妮的爱情故事,勾划了林瑛甘雯丽关文彬梁仕达丁...
觉醒后,秦陶陶发现自己是一本穿书文男主的白月光。生前对男主各种跪舔,爱而不得跳了楼。死后就成了推动男女主感情戏工具人,被频频鞭尸。秦家大小姐不干了!马上开启王...
韶音穿进男频后宫小说里。她是退婚男主,被打脸踩成渣整个门派被连根拔起所在宗族灰飞烟灭的女配。退婚有什么大不了的?退婚后,他就是清清白白的好汉一条,前程光明,未来无限。但既然他这么记恨N多年后。龙傲天男主我知道是我配不上你,但我在你身边鞍前马后了五百年,饭给你做,衣服给你买,天材地宝为你抢,你特么能不能看我一眼?...
苏穆,华夏最强兵王,意外穿越到抗战时期,获得杀敌掉装系统。每次击杀敌方士兵,就会掉落各种物资,解锁成就,更能得到系统丰厚的奖励。系统提示恭喜宿主击杀敌方士...
以战锤之火,审判庭之魂,跨越万千星河,对抗混沌邪神!西贝猫出品,完本保证。...
一切从一场有组织的到十七世纪初欧洲的穿越试炼开始。 对于优秀的赵红军和他的三个兄弟而言,航海探险可以有,征服世界也可以有,然而前提是通过五百名额的试炼…...